TikTok禁令由美国政府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原因向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提出,要求在1月19日之前剥离TikTok,否则将面临禁令。

上周五,美国最高法院就与TikTok相关的上诉进行了辩论,最终结果尚未宣布。有媒体分析表示,最高法院法官可能倾向于支持政府的立场,从而维持对TikTok的禁令。如果禁令最终生效,苹果和谷歌等第三方平台将不得不停止对TikTok的支持。

“逃往”小红书

"TikTok难民"纷纷转向小红书, 相关联Meme也随之热度飙升

一些美国TikTok用户称,他们认为小红书与TikTok类似,为了表达对美国政府决策的不满,因为政府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为由阻止了TikTok,从而加入小红书,现在RedNote(小红书国际版)已迅速在美国走红,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中下载量最高的免费应用榜首。

这些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了生活照和视频,自称为“来自美国的TikTok难民”,并解释了他们为何选择“转战”小红书。

例如,用户名为allieusyaps的一位内容创作者表示,他和其他创作者不会回归Instagram或Facebook,而是选择了小红书。他幽默地在帖子中写道:“瞧,下周我可能就没工作了,但我们要学普通话了,宝贝!”

另一位创作者Krystan Walmsley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如何设置和装饰小红书账户。她兴奋地表示:“这个应用程序太可爱了,到目前为止非常有趣。”

跟随市场热度飙升,币圈开始出现与小红书相关联的概念币

就在1.14日的13:00,一个名为momo的代币死灰复燃,一路从50万市值直奔1500万。同时间出现的还有薯队长,Rednote等等。甚至于还出现了MOMO的NFT。

"TikTok难民"纷纷转向小红书, 相关联Meme也随之热度飙升

最具代表性的小红书MEME—MOMO,匿名的风向标

作为小红书的独特文化符号,“momo”曾多次掀起中文互联网的热议风潮。最初,“momo”是微信用户登录小红书时生成的默认用户名,但却意外地被广大网友赋予了更多意义,成了“匿名隐身”的代名词。从此,一支浩浩荡荡的“momo 大军”崛起,活跃在小红书的热门评论区,无处不在、无所不谈。而当外国用户大举涌入小红书时,“momo”更进一步进化为一种现象级 Meme,甚至被戏称为 Meme 币的绝佳象征——在这个社区里,每个人都是“momo”,每个人都是主角。

"TikTok难民"纷纷转向小红书, 相关联Meme也随之热度飙升

MOMO是在24年10.02发的币,在今天的13:00,成功被“盘活”,其中收益最大的用户盈利达到了201k,在今早凌晨2.00就进行了首次购买.

MOMO的筹码分配也比较健康,没有明显的操盘地址,但这也会出现一个问题,没有强庄带动代币的增长,几乎全靠情绪拉盘。就导致后进的散户都是给先进的人接盘的,许多人也被套牢在山顶,成为“山顶洞人”。

MOMO NFT——超可爱MOMO,是否也俘获了你?

在今天小红书爆火时,MOMO的NFT也横空出世,由各种类型构成的MOMO图像又俘获了一批人的“少女心”。NFT的总量为3333,开发人员占据了100张,1000为白名单mint,价格为0.1SOL,2233张为公开mint,虽然公开mint需要花费0.4SOL,但价格抵挡不住小红书的热度,用户们纷纷去铸造了独属于自己的NFT。

"TikTok难民"纷纷转向小红书, 相关联Meme也随之热度飙升

NFT目前持有者为559,上架率为15.91%,持有分散度为16.77%。NFT价格由开盘最低30u,一路飙升至100u,目前稳定在30u。

"TikTok难民"纷纷转向小红书, 相关联Meme也随之热度飙升

市场热度背后的风险

小红书作为TikTok的替代者,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崛起,引领了一股Meme概念币的热潮。然而,这背后的风险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以下是三个主要方面:

  • 市场投机性:随着小红的火爆,大量Meme概念币吸引了投资者目光。然而,这些代币的价格往往受市场情绪和社交媒体讨论的影响,容易出现剧烈波动,给用户带来不确定感。因此,在投资这类代币时,务必保持谨慎态度,避免盲目跟风。
  • 实用性不足:虽然Meme币在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热情,但它们普遍缺乏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评估其长期可持续性和价值。
  • 第三方风险:在TikTok禁令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政策变化可能对投资者产生影响。未来形势的发展仍具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以应对潜在风险。

结语

在TikTok禁令的背景下,小红书的迅速崛起不仅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同时也为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在这一波热潮中,与小红书相关的Meme概念币如MOMO等迅速获得关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热情。然而,在享受这份新兴市场带来的利好之前,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伴随而来的风险与挑战,能否持续发展,还是仅仅一时的热潮,尚需时间来验证。然而,这一波文化迁移与投资浪潮无疑将对互联网经济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