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从业者一旦一脚踏入Web3的世界,往往就再也不愿回到传统行业了。此前看到过一篇文章,精准的描述了Web3打工人的状态:高薪、远程、惬意又危险。
的确,相较于传统行业,Web3相关工作岗位有着较高的薪资水平;项目方一般都在海外,所以所招募的国内员工,一般是分布式办公,不需要上班打卡。这对于打工人来说,高薪又自由,简直是再好不过的生活状态了。
但是,进入Web3的圈子之后,很多人又会了解到国内有94公告、924通知等相关规定,从而会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国内是否合法,在内心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不少Web3从业者会看起来“偷感很重”,他们在网络中高速冲浪Web3的同时,在线下公开场合,却对自己的职业讳莫如深。
也有些Web3从业者会选择直接咨询律师,询问自己从事的工作内容在国内到底有没有法律风险?下图就是最近一位咨询者在后台私信邵律师的问题:
这位咨询者的思考方式其实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所以今天想聊一聊一个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94公告、924通知又不是法律/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明文规定xx行为构成犯罪
那么我的这个工作(如:海外发币、交易所员工、DeFi、合约带单、U商等)难道不能做吗?
作者 | 邵诗巍律师
明明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为什么会构成犯罪?
有一定检索能力的朋友,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后,会去先查询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刑事案例,在检索完之后,他们会问律师:
我的工作内容违法吗?但我没查到国家法律说不能做?
2021年的924通知,2017年的94公告都已经发布很久了,现在还会用到这个吗?
我看有的文章说通知,公告不是法律规定,不是说给人定罪的依据必须是法律吗?
其实很多币圈人由于经常出金被冻卡,会对国内司法机关愤愤不平:
凭什么中国香港地区,外国很多国家都开放虚拟货币交易,反而在国内炒币或者从事相关Web3业务就要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凭什么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相关行为构成犯罪,但很多刑事案件会依据94公告,924通知,认定当事人构成犯罪?
但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限于篇幅,我们今天就只聊聊,Web3刑事案件当中,对当事人定罪的依据,真的只是94公告,924通知吗?
这要从法的特征讲起。法律的特征之一是稳定性,其要求其一旦制定和公布,就必须保持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随意修改和变动,这导致了法律在应对新兴社会问题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及时反映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目前我国现行《刑法》依旧是1997年刑法,尽管此后至今陆续出了12个刑法修正案,但依然不可能对于各个新兴行业面面俱到的规定。
就拿NFT数字藏品行业来举例好了,数字藏品从2022年在国内兴起至今,已经四年了。法律规定有了吗?依然没有。
但我们团队这三年来作为辩护律师所代理的NFT数字藏品刑事案件,有近十起。有的撤案,有的不起诉,但也有案件最终走到了法院,且判的不轻。
所以,行业本身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并不能当然得出 某个业务一定不存在法律风险 这个结论。
那这是不是可以说,在Web3这类没有法律规定的新兴领域,公安机关就能随意指控当事人涉嫌犯罪呢?当然也不是。
导致Web3相关业务涉及刑事风险的原因是什么?
评判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刑法向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就拿币客BKEX交易所被定开设赌场罪来举例,为什么该交易所的永续合约业务会被认定为开设赌场呢?如果按照目前的判决,是不是所有的交易所的永续合约业务都会被认定为赌博呢?
在2025年年初,法院公布了该系列案的刑事判决书,通过其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
BKEX交易所的永续合约业务被认定开设赌场罪的原因在于,除了普通的永续合约之外,还上线了1000倍的疯狂合约业务,这个很明显增大了交易的投机性,此外,BKEX 交易所还有与用户对赌的交易行为。因此,这种业务模式被法院认定为:“押大小、赌输赢” ,与赌博行为本质相同。
所以,回到前面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交易所的永续合约业务都会被认定为赌博呢?当然不是,因为永续合约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本人之前也写过相关文章进行探讨(详情可➡️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开展永续合约业务,是否构成开设赌场罪?)并不是以小博大的赌博行为,至于BKEX交易所的永续合约被认定为赌博,其实还是和交易所自身的业务模式有关。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Web3项目本身也好,具体到Web3从业者自身的工作内容也好,在评判是否具有法律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的大小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少咨询者在咨询律师的时候,对于自身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感到害怕、焦虑,所以想向律师求得一个确定性的结果,这种心态我们能理解,但越是在困境中,我们反而越是要保持理性。我们要知道,在法律的空白领域,罪与非罪的判定,必然不可能是非黑即白的。
咨询者一定要想明白的道理
Web3从业者,千万不能有鸵鸟心态。这是邵律师代理了诸多Web3刑事案件后,给大家的一句忠告。
在担心自己的工作或业务是否有法律风险,因而咨询律师时,咨询者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咨询律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单纯的和律师辩驳:
924通知等又不是法律,所以我的行为怎么会有法律风险呢?
为什么你说有风险,但我怎么看国家的法律没有规定这是违法的?
既然你说做这个业务有风险,那为什么我看很多人都在做,而且他们都做了很多年了,也没出过事?
还是通过和律师的沟通问答,详细了解:
自身行为所涉刑事风险的边界在哪里?
我国司法机关对于相关行为打击的尺度、范围在哪里?
虽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哪些行为涉刑风险相对较高?
从而加深对自身行为的法律认知,并帮助自己更好的做出相关决策。
毕竟,鉴于国内政策的限制,Web3的部分业务,在国内确实属于红线,如发币,业务模式涉赌、涉传销等。撰写此文的目的,也不是一刀切的否认所有Web3项目的合法性,而是想说明,有时相关业务确实处在罪与非罪的模糊地带,然而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却有很大很大的差别。
邵律师希望咨询者在了解清楚相应的法律风险及边界,并能够预见到最差的结果之后,再做出对自己来说最正确的决策,这样才不会在将来留下可能产生的遗憾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