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Gecko刚发了2025年Q1的季度报告,数字挺扎眼的:
一季度,加密总市值从年初的3.8万亿跌到2.8万亿,跌了18.6%;
日均交易量剩下1460亿,环比直接砍掉27%;
CEX这边也没扛住,现货交易额掉到5.4万亿,下滑了16.3%。
行情在退火,平台也跟着开始分层了。
用户活跃度下来了,各家交易量都在掉,KOL喊单声也没前阵子那么响了。
但仔细看一圈,每家交易所的状态却越拉越开——有的还在稳着往前走,有的已经明显边缘化。
有的是靠系统、靠盘面真把基本盘扛住了,
有的就是靠社交和舆情撑着个表面不让崩。
几大交易所这一季打得挺分裂的,各有各的局,有的在收,有的在抢,场子还没散,但牌已经开始洗了。
HTX:本季度唯一逆势增长的交易所
一季度一众交易所都在掉量,而HTX却意外的正增长。
按 CoinGecko 给的数据,HTX 是唯一一个在Q1实现现货交易额环比上涨的主流交易所——涨了11.4%。
它没推AI、没讲Web3大故事,也没上太多热搜,甚至社群讨论热度也不算高。你要说它靠的是什么?就两个字:没事。
真·没事。
没爆雷、没舆情、没项目翻车、没用户被卡提币。连宕机都没。行情越乱,它越“安静如鸡”。
当然,它也不是靠冥想稳住的。核心是它该卷的地方没松手 —— 拉美、东南亚这些传统下沉盘子,活动还在上、币还在上,社群还在喊。虽然整体体量不大,但人没掉,流量没塌。
你说这是有策略?也行。
你说是没人注意它,躲过了冲击?也不是不成立。
但说到底,这市场现在就这样:你别出事,你就是稳的;你稳得久了,别人自然就往你这看一眼。
币安:被骂最多,但谁出事了你还是先往它那转钱
说行情不好,用户确实在跑;可你拉一拉链上数据就发现,跑了一圈,最后还是跑回来了。
讲句大实话,现在大家都不太敢把钱放在“看起来热闹”的平台太久了。
行情一冷,风控一收,没人想一觉醒来发现提现按钮灰了。
但你要说币安是靠“口碑”涨回来的?拉倒吧。
这平台现在是整个币圈最顺手的出气筒——
上下币规则没人搞得懂、投票机制被喷烂、内部节奏全靠猜,甚至连FDUSD脱钩这种“孙哥主演”的戏,最后热搜也写的是币安。
骂币安,已经不是情绪,是惯性了。
可市场不是看谁挨骂多,是看谁出事少。
Q1下来,Bybit炸了,OKX也因为Bybit被盗那事,连带把自家DEX暂停了;
币安这边呢?照旧是社群在骂、KOL在唱衰,但平台没爆点,何一还开“许愿池”,热度一点都没低,FDUSD风波她一句“1:1兑付”就稳住了场子,连孙哥都省得发声。
你要说它这季度有啥大动作?真没有。
啥新赛道、新打法、新叙事,也没赶。
但就因为它没爆雷、没卡提币、没后台惊喜,反而成了这个阶段最稀缺的能力 —— 稳定。
币圈从来不讲感情。
行情真急了,你手发抖的时候点开哪个交易所,那个就是你信的。
币安不一定让人喜欢,
但它不是那个让你怕的。
在CEX里,能做到“天天被骂,但还得用”的,真的只有它。
Bybit:流年不利,下滑明显,Ben Zhou 真的急了
Bybit这季度是真不顺,连着踩了几个雷,整个平台的情绪都写在脸上了。
先是被黑,一声没吭,数据就直接爆出来了 —— 三月现货量砍半,52.4%,砍得毫不含糊,像是平台自己都不想留仓位。
然后推特这边火烧眉毛。
有KOL上来连着开炮,说Bybit拉大学生开合约,还反手让法务把 OKX 钱包给举报了,连那场巴厘岛KOL团建都被说是为了堵嘴。Ben Zhou看了能不急?亲自下场硬刚质疑“你有证据吗?”、最后还不忘爆粗!
你说他冲动吧,这场合他也不是第一天上推了;你说他冷静吧,能拉下身份连怼三贴,那是真的顶不住了。
场外动作也跟着上了。
KOL团建没停,内容营硬办,币还没捂热就空投砸向BNB用户。
一眼看穿:想割币安的老仓盘。
但BNB的这帮人,不是靠羊毛拉来的。那帮人讲的是“稳”,不是你送几个代币就能让他们换交易所。他们要的不是甜头,是底气。
圈里还有个说法,上次被黑之后,Bybit是借了Bitget一口资金缓冲的,虽然没人证实,但现在看这两家,一边抢用户,一边你来我往,味儿挺冲。
Bybit不是没人管,是管得太上头了,感觉像是连亏三把之后的KOL,盯着桌面就想翻身,结果手又滑,发言也跟着暴走。
这季度它不是没努力,问题是急了就乱,乱了就更没人信。
OKX:功能多到开会,体验重到提币都心累
OKX这季度没出事,但问题也不少,最大的感觉就俩字:重。
功能多是OKX的卖点,这大家都知道,钱包、投研、量化、Launchpad、链上身份、AI策略……一大堆。你刚进去,像进了个交易界的Office套装,什么都有,但就差个教程。
问题是,现在真没人想学新东西。
行情一冷,用户只想一个按钮提币走人,不想点五下才能找到“资金划转”,也不想搞清楚“链上资产”和“平台资产”在哪个标签页。很多人说它体验专业,没错,专业到“用户得自学”。
提个币都要三层验证,有时候链还不给选,USDT出来卡顿两分钟,心态直接崩。
讲真,OKX的技术没毛病,后台也稳,数据也好看,问题就出在它太想证明自己“什么都能做”,结果把“简单交易”这事搞复杂了。
很多用户不是对它不满,是行情差的时候,不想在它这花脑子。
再加上前阵子推特那波Bybit对线,虽然表面和OKX没关系,但KOL那一站队,平台背后人设就自动贴上去了——冷静、算计、有流程、不给反馈。久而久之,连社群里的活人都沉默了。
OKX现在不缺功能,也不缺预算,它缺的是——用户心里那句“我出事了第一时间想到它”。
这句话一旦不是你的,你功能再多,也变成负担。
Bitget:谢家印人是火了,但Bitget还没立住人设
Bitget这季度在华语圈挺活跃,但活跃的不是平台,是谢家印。
老谢现在已经成了Bitget的“外露符号”,开麦、发帖、露面、站队样样来,俨然一个KOL级别的人设担当。很多圈外用户甚至以为他是老板,实则他只是华语区市场这块的负责人,上面还有老板,他负责的是社区、营销、节奏感这块。
也不是说这样不好,至少Bitget在中文圈有了声音。但问题也来了:
平台自己没出圈,负责人出圈了。
你说它合约有特色?大家有;
你说它活动密?最近都在送;
你说它有品牌辨识度?大部分人想三秒才能说出它到底主打啥。
Bitget现在像一个广告打得很勤的项目,但真正打开App的用户,还是那一波老用户。它不是没人用,而是还没到“能接新人的稳定阶段”。
还有件事圈内人都知道但没人讲:上次Bybit爆雷,Bitget其实是有给它补过流动性的。表面上两家现在抢KOL、抢盘面,底下搞不好还一边算账一边救火,关系比谁都复杂。
所以你要说Bitget这季度没声音?不对,声音很大;
要说它起势了?也还早。
社区有人,但盘面还没定性;市场有动作,但认知还在飘着。
谁是王者?
Q1打下来,其实也没谁赢。
HTX触底反弹,迎来了久违的增长;
OKX越做越重,体验感会下降吗?
Bybit连着踩雷,这一季全在救火;
Bitget有人设了,但平台没成锚;
币安还是那个最容易被骂的,却也还是那个最后没人敢离开的。
这一季度看得出一个现实:
市场不是靠谁讲得好,是靠谁出事少;
用户不是信平台,是看哪家最不容易害他。
你上得慢、推得慢、节奏保守,全能被骂;
但真行情一崩,钱该去哪,大家心里清楚得很。
说到底,平台可以再换、叙事可以再造,但信任断一次,用户很难给第二次。
CEX的春秋阶段还没结束,很多平台还能挣,还能翻;
但从这个季度开始,有些平台已经不是“能不能涨”的问题,
而是还能不能接住下一轮波动下来的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