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曼昆品牌部

开篇语

创业Web3,畅谈每周三!

《创业Web3.0》是曼昆律师事务所发起的中国Web3.0创业者访谈节目,每周三晚,我们邀请行业大咖、一线机构、知名创业者做客直播间,通过正向发声、理性讨论、经验分享,助力中国Web3.0行业的合规与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稳定币是当前的热点话题,稳定币的监管现状如何?中小企业的可参与的机会在哪里?本期我们邀请AllScale的Co-Founder&CEO Shawn Pang,与曼昆律所王蕾律师深度对话,将为我们分享AllScale在稳定币领域的持续探索,以及他们对于全球稳定币项目的观察和观点分享。

(音频转录文字记录经过ai处理,可能存在遗漏与错误。)

欢迎本期嘉宾,请和大家自我介绍!

王蕾律师: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每周三的《创业Web3.0》栏目!今晚的主题恰好契合近期热点:稳定币。尤其是今天下午,美国稳定币法案出现新动向,社群和媒体都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今晚也会涉及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AllScale的CEO Shawn Pang——他们不仅为中小企业打造稳定币业务操作系统,还在官推整理了全球稳定币项目清单,对市场和监管趋势有细致观察。今天,将由 Shawn 来和我们一起聊聊稳定币的现状、监管与中小企业的新机会。

Shawn:特别感谢曼昆团队的邀请,也辛苦王律抽出时间交流,很高兴认识大家。我叫Shawn,目前在温哥华,日常主要往返于旧金山和温哥华,是AllScale的联合创始人。很开心今天能和大家交流。

Q1:AllScale目前正在做什么?

王蕾律师:随着新加坡6月底有了DPT服务新规、香港加快稳定币监管立法,以及上周上海官方机构也在组织稳定币学习研讨,各方都在为合规版稳定币做准备。我们注意到AllScale在官推整理了全球稳定币项目清单,对市场和监管趋势有细致观察。可以请Shawn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AllScale目前正在做些什么吗?

Shawn:当然,简单来说,AllScale正在打造帮助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使用稳定币的操作系统,目标是打通企业级稳定币支付的 “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合规、安全、便捷地通过稳定币完成收款、销售、发薪等端到端需求。

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整个生态链的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公链层、稳定币发行方、支付通道、合规层等都有不少企业探索。但我们认为,企业支付的 “最后一公里” 仍缺成熟方案:美国生态中,稳定币支付的 “第一公里” 和 “最后一公里” 发展较快(半年前常聊的 “first Mile问题”,正是 Bridge、BVNK等企业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而亚太生态更多聚焦 “中间一公里”,以支付通道为核心。我们团队今年成立,成员多来自Cracking Blog、Capital One、OKX、TikTok等支付行业的一些核心成员,我们专注于打通企业级稳定币支付的 “最后一公里”。

Q2:能用具体例子描述一下企业可以如何 “无感知” 使用稳定币吗?

王蕾律师:能不能用具体例子描述一下企业可以如何 “无感知” 使用稳定币,帮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

Shawn:可以。与其说我们是稳定币支付公司,不如说我们是因稳定币支付普及而诞生的“应用层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核心聚焦两个点:

一是遵循 “微笑曲线” 逻辑——像苹果专注上游设计与下游应用分发,中间环节交给生态伙伴。我们在稳定币支付的 “下游”,帮中间层做好场景落地。

二是关注毛细血管中的中小企业与个体——尤其是亚非拉地区。稳定币的革新不会先发生在传统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已经享受了成熟的金融科技便利。比如在加拿大,每100人中仅3-4人没有银行账户,收款极其简单;在中国,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几乎免费,费率是全球最低的之一。但在毛细血管般的经济末梢中,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体,尤其是亚非拉地区,却缺乏这些基础金融工具。对他们来说,稳定币才是真正的 “破局者”。我们团队常说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这些地区正是稳定币价值的集中体现地。

不过有个前提需要说明:AllScale不是银行,不提供托管服务,也不碰资金、不发行稳定币,核心是做好全流程的应用层开发和流程打通。举个例子,比如:新加坡或美国的一家企业需要与阿根廷的Web3.0开发者合作——阿根廷的优秀开发者比例其实很高,但当地货币波动大,希望收美元,却没有便捷的美元收款工具,于是更倾向接受稳定币。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去哪买稳定币?开户有高额资产要求;转账时如何管理链地址?如何合规反洗钱?最后如何报税、对接会计系统?整个流程碎片化且阻力大。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打通全流程,让企业 “无感使用”:为亚非拉的劳工经纪商、中小企业开发发票系统,管理应收账款,让其客户能通过全渠道简单、安全、合规地用稳定币付款——即使付款方不懂稳定币,也能顺畅完成交易。这就是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

Q3:全球稳定币项目有哪些趋势和特征差异?

王蕾律师:你们在官推上整理了一份全球稳定币项目清单,全球稳定币项目有哪些趋势?不同区域有何特征差异?

Shawn:分享一些我们的观察,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希望提供不同视角:

美国市场高度崇尚API和SaaS。半年前(1月份),稳定币的 “第一公里” 和 “最后一公里” 基建已很清晰,工具层与应用层热度高,但中间层不如亚洲受关注。核心逻辑是:企业做支付最棘手的是数字货币托管、出入金转换、反洗钱(AML)等,这些需求相通,无需每家企业自建底层能力。于是出现大量 “中间件”,把合规、技术、风控打包,让应用层直接复用。比如Paxos为 PayPal发行PY USD,专业机构可提供稳定币发行全方案,包括合规管理。

亚洲市场则有很多品牌向支付靠拢,探索发行稳定币,尤其跨境支付公司动作频繁。

还有一个趋势:很多项目(包括 DeFi 项目)在 “合规” 上探索转型。比如美国一些 DeFi 项目开始考虑 “带托管” 的中心化方案,甚至探索数字银行模式。我们认为,美国银行的数字货币托管能力外放节奏会加快——这意味着更多机构可专注产品分发与场景打通,无需自建合规托管,门槛大幅降低。

Q4:支付型稳定币的长期潜力是什么?中小企业的机会在哪?

王蕾律师:回到中小企业视角,支付型稳定币的长期潜力是什么?有人说 “稳定币是金融巨头的游戏”,中小企业的机会在哪?

Shawn:有两个核心观点:

一是稳定币 “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短期因热度高,人们可能高估一年内的进展;但长期看,其价值被低估 —— 就像低估十年内的变革。

二是中小企业的机会在 “应用层”。

先解释 “短期高估,长期低估”:判断技术是否有潜力,看两个标准:

1. 用户粘性:稳定币已通过测试。用过稳定币的跨境支付用户,一旦体验其便捷性,就很难回到传统方式——这是早期采用者的刚需,但还没到 “iPhone 时刻”(爆发式增长)。

2. 爆发性增长:稳定币还未达标。目前使用门槛高,onboarding 成本大,未进入大众市场。

长期潜力在于,稳定币不只是 “快”,更是 “互联网货币”——可编程、可组合、无需许可,将重构货币认知。就像4G不只是 “网速快”,还催生了直播、O2O等新商业模式,稳定币也会孕育未知场景。

对中小企业而言,机会不在发行稳定币(资金与合规成本高),而在应用层:

  • 原生场景(stablecoin native):比如链上DeFi、智能合约驱动的金融服务,合规绕过传统壁垒。
  • 嵌入场景(add-on):像AI嵌入美图秀秀,稳定币可嵌入垂类场景。比如垂直SaaS(如健身房管理软件)通过嵌入稳定币支付,从 “收管理费” 升级为 “赚支付分成”,降低与巨头的分成成本。
  • 改造传统场景:比如小额贷款、贸易融资,稳定币能提升效率。

支付的胜利从来不在支付本身——支付宝的成功源于淘宝,Square 的优势在硬件与商户数据分析。中小企业需聚焦“支付+场景”,而非单纯做支付。

Q5:您最期待稳定币市场的哪些变化?

Shawn:有三点期待:

1. 消除 “污名化”:让人们意识到Crypto是技术革新,而非仅与炒币、黑灰产关联。其实传统支付也有合规问题,稳定币的 “白量”(合法交易)占比很高,工具本身是中性的。

2. 传统金融机构深度入局:当稳定币成为不可逆趋势,机构会从 “抵触” 转向 “参与”,外放合规与账户能力——比如银行开放数字货币托管 API,让更多企业专注场景落地。

3. 形成使用闭环:就像微信支付靠微商完成 “发红包 - 消费” 闭环,稳定币需要从 “法币入 - 稳定币转 - 法币出” 的 “三明治模式”,升级为 “收薪 - 贷款 - 支付 - 消费” 全场景用稳定币完成。这类场景越多,生态越扎实——这可能就是稳定币的 “iPhone 时刻”。

Q6:请您最后用一句话送给今天线上的朋友们

Shawn:泡沫是美好的,充满浪漫与机会。而这种 “泡沫” 恰恰是打破路径依赖的关键 —— 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已持续太久。

而我们现在正迎来 “变轨” 的机会,甚至可能实现 “车同轨” 的状态 —— 这也是Web3.0领域常说的 “可互操作性” 的重要体现。过去,不同国家、区域、货币各有其路径依赖,背后牵扯诸多既得利益,形成持续推动旧模式的惯性。但稳定币带来的这种 “泡沫”,短期来看,人们可能高估了它的影响,但这种高估很重要 —— 正因为 “泡沫” 存在,才会吸引更多人布局、投入,推动新生态的建立;而长期影响,往往被低估。

所以我的感悟是:泡沫是美丽而浪漫的,它是打破路径依赖的最佳方案。

王蕾律师:感谢您用浪漫又深刻的表达分享观点,既有个人洞见,也有行业观察。今天的话题聚焦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碰撞点,这也是我们创业 Web3.0 栏目开播的宗旨 —— 从一线从业者的视角,为大家提供多维度的行业观察参考。Shawn的分享充满热情,能深刻感受到对行业的热爱,再次感谢Shawn的分享。

下周三同一时间我们会带来更多话题,欢迎持续关注。感谢大家,下周见。

创业不易,但你的故事一定很酷!

欢迎加入曼昆“创业Web3栏目”,一起为中国Web3注入真实而鲜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