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距离历史高点紧一步之遥,再外围股市和机构资本持续入场的背景下,突破历史高点只是时间问题,而山寨币表现则偏弱。

近段时间加密市场上演了短暂却猛烈的暴涨行情,以太坊从最低的1400美元以下飙升至2700美元,带动山寨币和 meme 板块一同高歌猛进。然而,这波大行情背后,市场情绪却有些冷清。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认为这次上涨缺乏根基支撑:市场资金费率几乎没有明显上升,链上活动冷清,gas 费用处于冰点,以太坊ETF甚至出现了资金流出。社群与媒体的讨论也异常寂静,许多投资者依旧深套其中。上涨的过程更像是补涨——类似于2024年底的行情,比特币先涨,创历史新高,随后以太坊和山寨币仓促跟涨,最终大多数山寨币难逃“阴跌-腰斩-创新低”的循环。

从川普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到中美在瑞士达成初步协议,市场情绪短暂缓和,比特币率先突破10万美元大关,随后资金轮动至以太坊。但这轮“补涨”更像是大户爆空军的一场套利游戏。数据显示,以太坊暴涨之后,交易所未平仓合约迅速激增,接近2021年ETH在4000美元时的水平。但链上生态依然沉寂,说明这并非来自真实需求的增长,而是杠杆与对手盘的博弈。

暴涨过后,比特币稍微有风吹草动,山寨币就大幅波动,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山寨市场已经高度“内卷”:项目数量泛滥、生态建设乏力、融资与解锁压力持续,缺乏真正有技术积累和生态护城河的项目。许多VC项目在缺乏基本面支持的背景下,靠“讲故事”推高估值后,不断解禁套现,成为一场场资本的“收割秀”。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认为这一波行情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散户缺席,机构主导。当前市场资金越来越集中,抱团取暖成为主旋律。机构和大户倾向于长线持有比特币,把山寨币当作短期投机工具。这与美股市场高度类似:2022年至2024年,标普500上涨了31%,但代表小盘股的Russell 2000却下跌6.8%;2025年至今,标普500上涨1.3%,而Russell 2000下跌5.2%。如果剔除微软、苹果、英伟达、Meta、亚马逊等巨头,美股整体表现则更加乏力。

换句话说,美股的牛市只属于少数几个巨头,加密市场的行情也越来越集中在比特币这一“超级资产”上。比特币成为新时期的“黄金+科技股”组合,在对冲地缘风险和货币贬值的背景下,赢得了更多资金青睐。

曾经的山寨季节,在今天看来似乎一去不返。过去山寨币数量有限、全流通、小市值,还有基本的产品驱动。而如今,山寨币数量庞大、估值虚高、持续解禁,且大多缺乏落地产品或真实用户。这就意味着,除非具备早期布局能力和对产品逻辑的深刻理解,否则山寨币的投资更像是“赌徒的游戏”。

即使如Arthur Hayes这样的行业领袖也认为,要等到比特币突破15万美元以上、牛市进一步确认,才可能出现一轮像样的“山寨季”。他预测这可能发生在2025年夏季或三季度初,但同时也强调资金的轮动是选择性的,并非所有山寨都会起飞。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认为现实更残酷:机构们不愿再长期持有山寨币,散户被收割多年后更加谨慎,真正有产品、有生态、有用户的项目才有机会获得短暂关注。这也意味着,未来山寨币不再是“雨露均沾”的盛宴,而是“精挑细选”的淘金战。

只有像黄金和比特币这类“硬资产”才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山寨币与 meme 币则更加适合短线交易与情绪博弈,山寨币的结构性行情将持续较长时间。

守住核心资产,慢慢积累,抓住结构性行情不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