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又发力了,触及12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ETF和上市公司财库们加大入场加密货币的力度,以太坊也一改颓势,强势上涨,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这轮上涨不仅带动了整个加密市场的普涨,更体现出比特币作为新兴宏观资产的“独立行情”,今年15万美元可期。
比特币缘何突然加速?答案不止于一个简单的催化剂,而是一系列结构性利好因素共振叠加的结果。从美联储政策转向,到财政风险发酵,再到代币化与稳定币立法推动加密金融制度化,比特币正乘上多重东风,剑指15万美元。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有五大核心利好,助推BTC加速上行
1.降息预期升温,风险资产重新定价
美联储最新公布的6月会议纪要透露出显著的政策分歧:尽管短期内仍按兵不动,但“多数委员认为今年适当降息”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信号。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在年内开启降息周期,为风险资产释放流动性红利。
历史经验表明,比特币对流动性周期变化极其敏感,宽松预期的增强通常是价格上行的前奏。投资者正积极布局“降息交易”,比特币作为“高贝塔+非主权”资产再次成为资金避风港。
2. “大而美”税改法案引发财政担忧,黄金与BTC需求同步走强
7月4日,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预计将在未来十年新增3至5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尽管短期不会触发技术性违约,但财政可持续性遭遇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对传统金融体系信心的动摇。债务风险的外溢效应正在推动资金流向“非主权价值锚”,黄金与比特币作为双避险资产齐头并进,成为对抗法币贬值风险的重要工具。
3. 加密货币成为“去风险资产”,对冲关税与地缘风险
特朗普延迟“对等关税”执行时间,并陆续向22个国家发布关税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然而,美股与加密市场却迅速走强,反映出市场对不确定性具备极高的适应能力。
加密货币越来越被视作不依赖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另类避险工具,尤其在传统金融体系震荡时,比特币的“货币中立性”价值逐渐被主流投资者所接受。
4. 证券代币化落地,开启链上金融新范式
SEC近期就证券代币化发布指导意见,强调代币化有望提升资本效率。Robinhood 与 Kraken 已分别在 Arbitrum 和 Solana 上启动代币化股票交易,标志着加密技术正深度嵌入主流金融体系。SEC主席明确表示“监管不再是打击,而是引导创新”,意味着美国监管层已转向拥抱区块链金融,这为比特币价格中枢提供了制度性支撑。
5. ETF与“加密金库公司”双轮驱动,机构化资金大举入场
MicroStrategy等先锋企业再次加仓比特币,甚至催生出围绕Solana、XRP等主题币的“加密金库公司”。这背后反映的是结构性、制度化的投资趋势。ETF持续获得净申购,而非早期周期中那种依赖散户的投机驱动。结构性资金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市场的筹码稳定性与估值中枢,推动比特币市场向“类黄金”的成熟资产演进。
当前不仅比特币强势,纳斯达克指数、英伟达等科技资产亦频创新高,宏观流动性回暖迹象初现,10年期美债拍卖需求强劲、利率趋稳。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正在回升,而加密货币或再次成为领涨先锋。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指出ETF资金持续净流入与机构采用率提升构成了“结构性牛市”的核心逻辑,当前持币者大多处于浮盈状态,未实现利润比率仍未进入极端区间,意味着价格仍有上涨空间,M2货币供应量自年初开始再度扩张,历史数据显示这与比特币价格呈高度相关性。部分流动性必将进入数字资产领域,以太坊上破3000美元关口,间接提振整个市场情绪。
比特币剑指15万美元的逻辑,或许不再只是技术面与资金面逻辑,更是宏观货币体系变革的具象体现。2025年,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4%。财政压力高企,美联储被迫调整监管与会计标准,通过国债回购、黄金重新估值等手段释放流动性。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未来美元霸权将部分依赖链上形态维系,稳定币成为美元体系“科技迭代”的产物,而比特币则作为“非主权替代货币”获得更大合法性空间。在美元数字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全球资产正在重新定价。稳定币放大了美元在全球流通中的速度与深度,同时也为比特币开辟出更大的估值锚地。加密资产不再是边缘金融的产物,而是全球货币体系演进中的“新坐标”。
如果说过去比特币价格主要由供需与市场情绪决定,那么现在的比特币则成为全球宏观博弈中的锚定资产。比特币是一个不依赖国家信用的新型货币系统。若宏观环境延续当前趋势、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稳定币与代币化金融生态持续繁荣,比特币年内冲击15万美元将不仅是可能,更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