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链源科技PandaLY Hotspot Insights Broadcast No.013
在区块链技术迭代浪潮中,Monad作为2024年斩获2.25亿美元融资的明星项目(估值超20亿美元),正以"完全兼容EVM的高性能区块链"改写Layer1竞争规则。该项目由Paradigm、Electric Capital等顶级资本领投,于2025年2月19日启动覆盖880万以太坊地址的公共测试网,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实力。本文将解构其技术突破路径,验证测试网数据的含金量,以及市场竞争等内容,揭示这个可能颠覆行业格局的新星项目—Monad。
一、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技术突破,构建高性能护城河
Monad是一个备受关注的 Layer1 区块链项目,定位为“完全兼容 EVM 的高性能区块链”,旨在通过四大技术创新实现性能飞跃,解决以太坊网络的可扩展性瓶颈(低 TPS、高 Gas 费、网络拥堵),同时保持 EVM 兼容性,打造一个高效、用户友好的区块链网络,以支持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1)Monad BFT共识机制:基于 HotStuff 算法的 BFT 共识机制,确保快速交易验证
-
流水线BFT:将传统BFT的「提议-投票-提交」三阶段并行化,使区块确认时间压缩至0.8秒
-
动态验证者集:初始100节点通过信誉评分动态调整,作恶节点24小时内踢出网络
-
抗女巫设计:引入硬件指纹认证,单实体最多控制3%验证权
(2) 执行层革命:当EVM学会「多线程」
-
依赖关系图谱:通过交易输入/输出分析构建DAG,自动识别可并行交易包
-
冲突解决机制:设立「争议缓冲区」处理冲突交易,实测减少30%的重复执行
-
Gas优化器:针对并行环境重构Gas计算模型,常见DeFi合约节省22%费用
(3) 存储创新:独创MonadDB状态数据库,采用SSD-HDD混合存储方案
-
三级存储架构
┌───────────────┐
│ 内存:高频访问数据(5%状态) │
│ SSD:近期区块数据(70%) │
│ HDD:历史归档(25%) │
└───────────────┘
-
状态证明轻量化:采用zk-STARK生成存储证明,缓解SSD数据可靠性风险,验证速度提升8倍
(4) EVM兼容性:完整的 EVM 字节码兼容性和以太坊 RPC API 兼容性
-
100%支持以太坊上海升级后的操作码及预编译合约
-
创新"状态分片预编译"技术,使复杂合约Gas消耗降低40%
-
提供EVM+开发者套件,支持Solidity/Vyper智能合约一键迁移。
二、测试网启动,数据揭示Monad 爆发潜力
2025年测试网启动创下行业里程碑:
-
30分钟完成880万地址空投,峰值TPS达5,200
-
12小时内处理3.34亿次RPC请求,API响应时间稳定在80ms以内
-
开发者工具链集成度达92%,Hardhat/Truffle等主流框架无缝对接
「如何领取测试币」
-
基础获取通道
-
官方水龙头每12小时发放0.2 MON测试币,建议优先完成 Discord 身份认证以提升配额
-
如果官方领水通道拥堵可以通过 OKX 领水中心,https://www.okx.com/zh-hans/web3/faucet/monad?id=66,完成简单任务后领 0.5 MON 测试币
-
-
完成社区任务(如关注官方社交账号、参加AMA、邀请好友)以获得额外奖励
-
AMA参与奖励机制:每场次发放100-500 MON测试币
-
社交裂变设计:邀请好友可获得被邀请者20%的测试币收益
-
-
使用第三方平台(如 Alchemy、QuickNode)领取测试币,适合需要大额测试币的开发者。
-
Alchemy等基础设施平台提供10,000 MON/日的机构级测试币配额
-
Gitcoin赏金计划同步上线,涵盖钱包集成、DEX开发等20+任务
-
三、Monad市场竞争与生态潜力
维度 |
比特币 |
Solana |
TRON |
Monad |
共识机制 |
PoW |
PoH+PoS |
DPoS |
MonadBFT |
节点数量 |
15,000+ |
1,200 |
27 |
100-200 |
最终性时间 |
60分钟 |
13秒 |
3秒 |
1秒 |
交易成本 |
1.5−1.5−50 |
$0.00 |
$0.01 |
$0.001 |
EVM兼容性 |
无 |
部分 |
无 |
100% |
MONAD 设计目标是在借鉴以上主流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共识算法和安全升级,在保障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高吞吐量与低延迟。这将使其既具备优异的交易性能,也能为各类 DeFi、GameFi 等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MONAD 的高性能和 EVM 兼容性使其适合多种应用场景,例如: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快速交易和低延迟适合高效的交易和流动性提供。
-
非同质化代币 (NFT):高吞吐量支持大规模 NFT 市场,改善用户体验。
-
区块链游戏:快速交易确认适合实时互动游戏。
-
供应链管理:利用区块链的不可变性和透明度,高效跟踪和验证商品。
四、安全攻防:创新背后的风险预警
从区块链安全公司的角度看,Monad的安全特性需要仔细评估,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共识层挑战:
-
初始验证者集中心化风险:早期100节点中60%为机构节点。
-
质押经济模型尚未明确,存在女巫攻击潜在漏洞。
执行层隐患:
-
并行交易依赖检测需通过百万级压力测试验证,恶意交易可能破坏并行执行顺序。
-
EVM兼容性导致历史漏洞复现风险(近三年以太坊重大漏洞重现率预估18%)
存储层考验:
-
SSD数据验证机制需防范"虚假状态证明"攻击,SSD存储可能伪造3小时前的状态
-
数据恢复漏洞:节点重启时存在0.5%状态丢失概率
用户防护指南:
普通用户在与 Monado 互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以保护自身资产:
-
优先选用经过两次审计的DApp
-
测试网阶段禁用生产环境私钥
-
启用钱包的"交易依赖检测"插件
-
大额交易设置1秒冷却期
-
禁用自动签名未经验证的合约
五、结语
Monad的技术图谱揭示了一个深刻行业趋势:区块链演进正在从"单一特性突破"转向"系统级架构创新"。通过HotStuff共识改造、并行执行引擎、分层存储设计的三重创新,该项目在保持EVM生态继承性的同时,实现了数量级的性能跃迁。测试网的空投规模与稳定性数据,印证了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但真正的颠覆尚未到来。当主网上线直面真实经济激励时,其BFT机制的抗攻击能力、并行执行的边界效应、存储验证的可靠性将经历严苛考验。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性能飞跃中维持去中心化本质,在生态迁移中构建差异化优势,在资本裹挟中保持协议中立性——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决定Monad究竟成为真正的Layer1颠覆者,抑或是又一个技术理想主义的注脚。
未来18个月将成为关键观察期:主网上线后的首个压力测试数据、前20大以太坊协议迁移比例、验证者节点分布健康度等指标,将构成评估其成败的核心坐标系。在可预见的Layer1大战中,Monad已占据技术制高点,但区块链世界的终极竞赛,永远是生态价值捕获能力的较量。